作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展现出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但也存在文化产业核心层比重偏低,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强等问题制约了发展。深圳文化产业还有哪些短板?文化创意产业该如何审时度势转型发展?深圳文化产业建设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提升质量和内涵的新阶段,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政协委员、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黄伟文;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进行了采访。
公开公平发现更好创意
《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2020方案”)日前印发,根据方案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工作目标: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核心文化产品年出口额超过40亿美元。
深圳文化产业现状如何?据李凤亮分析整体情况较好,2015年全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市GDP超10.1%,深圳作为新型城市,以科技、金融主导的城市业态里,文化比重这么高是不容易的,深圳的文化、科技、创意、金融等新型业态融合,在互联网、创客刺激下,又产生了很多新的交织,这样的创新趋势很好;深圳文化贸易在全国也在领先地位,文博会、文交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大批深圳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快速发展的背后,李凤亮也谈到其存在的问题,他说,深圳文化产业总量大、态势好,但这些成绩都相对集聚在大型文化企业、文化园区里,深圳还有很多传统企业,如果他们不意识到文化科技融合、新型业态发展和跨界创新,就容易被淘汰。此外,深圳的生产力很强,但核心文化产品不足,文化影响力有待提高,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原创”还需努力,打造出在全国甚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作品。李凤亮认为,文化企业应该要进行文化、科技等方面跨界融合,提升竞争力,也要加强作品原创力。
黄伟文也认为,对所有的创意、设计项目、规划项目等,最应该开放,不要设立门槛,“其实创意跟公司大小没有关系,创意是来自想象不到的人和地方,应该鼓励大家参与进来,强调开放性和公平性;此外,可以有更多民间力量的支持,不管从经费、政策、制度方面,都应该向民间破除门槛,向公平、竞争方式倾斜,这样才可能培育更多、发现更多创意。”
文化园区应向智慧联动转型
文化创意园区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已有62个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其中13个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根据《2020方案》,未来5年,将推动新建2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增2至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
李凤亮把62个文化园区分为几大类,分别为文化企业集聚型、增值服务型、线上线下都有店铺的虚实结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智慧联动型。他认为,深圳的空间发展是有限的,文化园区也应该向智慧联动、智慧集聚方向转型,发展更多虚拟、智慧、互联网相关的园区,此外,文化产权的生产、保护、消费,也将成为文化产业极大增长点。
黄伟文谈到,深圳文化创意园区越来越多,关于园区授牌的标准,应有更多公开和开放,让更多园区可以参与、竞争;园区定期应该要有第三方、客观的评估,评估他们是不是在鼓励创意?是否有创意成果?他们的文化创意是否有质量和内涵?此外,在政府政策、资金方面,也应给园区支持。
在提升园区质量方面,李凤亮认为,也应注重创新驱动,培育深圳创新创意生态圈。他说,深圳现在对科技方面的激励多,但对文化的激励还有提升空间,包括创意人才的培育和集聚,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理论人才也应培育更多。而这个“生态圈”包括几个方面,科技研发、原创作品等多方面跨界融合;在创意教育方面,可以从幼儿园做起,让他们从小培育学生的创意能力;此外,人才保障应加强,为人才营造宽松创意氛围,提供比较好的物质保障条件,尤其对高端人才,应思考如何能够留得住并且用得好。
李凤亮也向记者分享了关于深圳影视产业对文化产业提升的观点,他认为,随着在线互联网电影消费、移动互联、手机终端发展,将来这部分消费可能会超过票房,在文化产业方向,深圳对电影的投资、版权运营、代理方面很重要,版权、IP的投资、管理、运营,将是深圳文化产业提质量的亮点和空间。
龙头企业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
深圳已拥有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企业,如华强、腾讯等,这些文化领军企业形成方阵,成为模式创新的探路者和实践者。根据《2020方案》,未来五年,将重点支持30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争取有一两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有两三家企业入围全国“文化企业30强”。
深圳文化领军企业是否还存在不足,该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李凤亮认为,腾讯、华强等文化企业体量大,创新力很强,华强是设备、创意型企业;腾讯是平台型企业,他们有一定自身创新储备,也一直不断积累创新项目,同时在原有项目上微创新,如微信红包等新项目。
如何继续培育文化领军企业,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竞争力,李凤亮分析说,不同企业处于不同业态,其增长点不一样,但总的来说,他们都应该不断寻找、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微信一直在不断创新;华强的《熊出没》很好,他们的科技、技术很强,但创意还可以提升,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或世界文化要素用体验型业态呈现出来,让文化与科技真正做到比翼齐飞;随着华侨城的欢乐谷、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出现,许多主题公园也如雨后春笋,主题公园如何转型发展仍需思考,更高层面地做到文化与科技或其他业态的深度创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