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辆体验式“友爱公益巴士”从广州市西湾荟广场启程。车厢里有“无障碍升降台”“轮椅固定带”等服务残障人士的便利措施,公交路线途中还设置了盲道体验点、助残课堂体验点、公共交通搭乘体验点。有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带宝贝去乘坐,体验中教会小朋友们在乘车时如何设身处地地体谅老人、残障人士。
公共交通是城市运行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每一天都少不了跟它打交道。车厢里的文明友爱,也是城市文明水平的一个微侧面。在广州“友爱在车厢”志愿服务项目30周年之际,“友爱公益巴士”的上线,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关爱。
全国首创的“友爱公益巴士”既是大家熟悉的10路公交车,也是一个流动的公益宣传站。一方面,车辆的各种无障碍设施齐备,方便残障人士的出行,给这一群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交通便利。另一方面,车辆所到之处,也大力宣传关爱残障人士。通过一些体验项目,让公众了解到无障碍设施对残障群体的重要性,对于加深社会各群体之间的了解,大有裨益。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父母带着孩子参与这一教育活动,让关爱“从娃娃抓起”,更能形成示范效应。
如果说“友爱公益巴士”不仅是一种理念的宣传,更是将关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范例,那么如何让“友爱公益巴士”释放的善意不断传播扩大,是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首先,应加快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施普及程度,让更多的“友爱公益巴士”涌现出来。比如市一汽巴士公司就透露近期将改善车厢硬件设施,率先投入使用无障碍低地台公交车、专门为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低地板一级踏步、在多条线路试用公交车语音导盲系统等。除了在巴士系统以外,地铁、出租车应尽快实现无障碍化,及时清理盲道被占等现象,为残障人士出行减少阻碍。其次,对残障人士的关爱,要从出行便利向全方位的工作生活、社会交往扩展,在教育、就业、娱乐等多方面实现更为深层次的“无障碍化”。比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让一些残障人士触网经商已有不少成功案例。而在教育方面,不仅需要学校设施等硬件方面的改造,更需要课程设置、教授方式等软件方面的改进。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中,通过引入技术手段,让残障人士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娱乐服务,将大大丰富他们的生活。
率先“无障碍化”的“友爱公益巴士”是一个良好范例,应将这份善意不断传播、扩展。广州还须进一步加快在公共交通、文化娱乐、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有形及无形的“无障碍化”脚步,这既是残障群体之福,也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