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将来,去汕尾或将像去趟坪山一样容易。记者昨日从市交委获悉,深圳已申请成为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之一,从《深圳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可以看到,未来3到5年我市将从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升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其中明确将增开坪山站至深圳北站、福田站列车,高铁捷运服务未来还将延伸至汕尾等地。
据悉,此次国家交通运输部在全国选取首批16个城市(城市群),开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深圳成为首批示范城市之一。深圳拥有国际化深水港区、大型国际机场、最大陆路口岸,重要高速公路、国家铁路和客运专线在此交汇,是国家综合运输网中内地与港澳、东南亚等地进行人员、商品、物资交流的枢纽,客货运输量指标位列全国前茅,已具综合运输枢纽城市特点。去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404万标准箱,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2362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6万吨;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日均64.3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日均1044万人次。但我市综合运输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客运枢纽衔接一体化有待加强、物流产业低端化等。
目前我市已经编制了《深圳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运输方式由相对分散向综合高效转变、出行结构由个体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并行向公共交通主导转变、交通服务由保障型向优质型转变、交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交通排放由高耗低效向低碳环保转变。未来3到5年,我市将实施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建设、现代物流枢纽示范建设、运输服务信息共享示范建设、综合运输组织模式示范建设、综合运输服务工作机制示范建设、综合运输服务标准示范建设等六大重点任务和42项具体行动措施,成立“深圳建设综合运输示范市领导工作小组”,保障综合运输示范城市建设方案落地实施。
六大重点建设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水平
1
轨道四期建设计划将提前
建设福田、前海、机场T4、平湖、车公庙等五大综合交通枢纽。
改善深圳北站、深圳东站、光明站、坪山站周边交通接驳环境。
建成运营轨道三期工程7号线、9号线和11号线,加快6号线、8号线以及轨道10号线、2号线东延线、3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北延线、5号线南延线、6号线南延线、9号线西延线等轨道三期工程调整线路的规划建设,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建成通车,提前轨道四期线路建设计划。
推进与轨道交通站点配套的常规公交、出租车、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建设,至2018年在全市建成36处轨道交通“零换乘”接驳场站。
加快启动月亮湾、盐田北、民治等9个综合车场规划建设工作。
2
建设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
建设前海跨境电商物流园和盐田跨境电商物流园。
建设进出口商品保税物流中心和国际高端消费品保税物流中心。
建设怡亚通供应链基地、朗华供应链虚拟生产中心、信利康供应链服务物流园。
建设易流公路运输产业链互联网平台和鹏海运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
建设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打造全球生鲜食品从农场到市场的高效跨境冷链流通运营模式。
3
三级道路交通诱导系统逐步建成
建立城市道路运行感知网络。
建立运输行业运行监测体系,建立危险品运输电子路单。
完善“交通在手”手机应用、“e行网”公众出行服务网站功能,拓展停车、行车、慢行交通等服务领域,逐步建成三级道路交通诱导系统。
4
坪山至福田增开捷运列车
增开坪山站至深圳北站、福田站列车,研究未来高铁捷运服务延伸至汕尾等地的可能性。
提升城际客运服务水平,积极增开深莞惠三市跨市公交线路。
推进客货分离,通过经济和管理手段,将过境、疏港货运交通向高快速路引导,净化107国道、龙岗大道等城市主要干道交通环境。
支持建设新能源车共同配送中心,探索实施在华强北、东门、大型商超集中区设立共同配送专用装卸区。
从粮、油、日用品、农产品、液化气等生活必需品的配送体系构建入手,制定城市配送实施方案。
5
减少地铁公交换乘时间
健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运营接驳协同机制,整合轨道交通和接驳公交线路的运营计划和时刻表,减少乘客换乘时间。
密切与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的配合,建立健全大部门体制框架下的衔接机制。
组织开展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铁路、民航、道路、桥梁隧道及恶劣天气等各类应急演练。
推进交通应急智能化建设,优化系统的信息发布、应急预案管理等。
推进空港发展及地面交通管理机制创新,整合机场内出租车、公交、长途客运、交通执法、交通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民航空港与机场地面交通运输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6
城市配送服务标准统一
完善《深圳市道路客运行业双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落实全市汽车客运站节假日期间监督管理各项工作,成立“营运-监管-督查-巡查”四个层级监督管理机构。
制定城市配送服务标准,打造领先的城市配送服务标准和精准产品。
推动深圳配送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动全市城市配送车辆实行“四统一”,打造领先全国的智能化、网络化城市配送物流电子商务平台。